廣州地鐵出入口電梯配置不足,老年乘客上下“爬梯”難
地鐵站出入口樓梯又陡又長、只有出站電梯沒有進站電梯、老人進出站上下困難……近日,針對市民反映的廣州地鐵出入口手扶電梯配置不足的問題,記者走訪途徑廣州中心城區的7條地鐵線路,共計46個大客流量站點或換乘站點的203個出入口。統計數據顯示,其中54個出入口只有步梯,另外,還有44個出入口只配備單條進站或出站的手扶電梯,其中絕大多數為上行出站。
只有步梯的五號線坦尾站出入口
進出站手扶電梯不夠普及的現狀,已致老年乘客乘坐公共交通出入難的窘境。在屬珠三角重點城市的廣州,如何為日益增長的老年群體出行需求提供便利?在地鐵出入口加裝手扶電梯的問題上尚具有更多可探討的空間。站在城市適老化建設的背景下,有專家指出,公共交通建設也應從老年人的視角出發,切實感受老年人的需求。
不方便:走訪線路中1/4地鐵出入口沒電梯
在廣州近幾年建設的地鐵新線中,進出站手扶電梯往往是各站各出入口的“標配”設施。不過,這一可為攜帶重物或行動不便群體出行提供極大便利的設施,在廣州于20世紀初前后修建的一批地鐵線路中,很難被認定為“標配”。這些由于早期修建資金不夠、規劃條件不足等原因,無法實現“標配”進出站手扶電梯的地鐵站出入口,如今正散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成為未來廣州欲推動適老化建設不得不面對、攀爬的“階梯”。
一位乘坐輪椅的市民在五號線五羊邨站,必須經A口出到地面(曾璇 攝)
為了解廣州中心城區地鐵站配備進出站手扶電梯的概況,以及其如何影響乘客的通行效率,1月中旬,記者集中搭乘位于中心城區的地鐵一、二、三、四、五、六、八號線,走訪散落在城市各個角落的地鐵站出入口。為確保站點具備代表性,記者選取共計46個大客流量站點或換乘站點的203個出入口作為觀察對象。
經走訪,記者統計和整理數據發現,前述203個出入口中,有54個、約占比1/4的地鐵出入口沒有配備進出站手扶電梯,其中,若除去12個站廳在地面、出入口不需要手扶電梯的特殊情況,如4號線石碁站、2號線嘉禾望崗站等,沒有配備進出站手扶電梯的出入口比例接近1/5。另外,還有44個出入口只配備單條進站或出站的手扶電梯,其中絕大多數為出站手扶電梯。
交通樞紐站配備進出站手扶電梯的情況較好。廣州南站、天河客運站地鐵站各出入口均配備進出站手扶電梯或單條出站手扶電梯,沒有純步梯出入口的情況。不過,廣州火車站地鐵站的情況略有遜色,其9個出入口中,有3個為樓梯,其中就包括距火車站進站較近的A口,另有2個只配備單條出站手扶電梯,現況多受制于樓梯寬度窄或拐角多,為攜帶重物行李出行的乘客帶來不便。
相較之下,旅游景點站配備進出站手扶電梯的情況并不樂觀。記者走訪的越秀公園站、海珠廣場站、陳家祠站、北京路站、紀念堂等站點的共25個出入口中,有10個為純步梯出入口,5個只配備單條出站手扶電梯。其中,海珠廣場站的出入站條件最為不便,7個出入口中就有5個為純步梯。
二號線越秀公園站A口的步梯陡又長
有需求:慢動作“爬梯”的老年乘客上下難
在廣州地鐵一號線和三號線的換乘站體育西路站,連接周邊商業寫字樓的A出口每天人潮涌動,出口擁有進出站手扶電梯和一條寬闊的步梯。為了趕時間,不少年輕人主動放棄手扶電梯,三步并兩步地跨上步梯臺階出站。記者觀察到,年輕人并不是出入口手扶電梯的剛需群體,老年群體對手扶電梯的需求更為強烈。
忙于上下班通勤的年輕人也終會老去。住在一號線西塱地鐵站附近的周先生是退休教師,今年已有近80歲,據他反映,住在地鐵口附近也會因為地鐵建設的適老化程度不高導致出行不便!爸挥幸贿呌须娞,另一邊要兜很遠過馬路才有電梯。爬樓梯費勁,為了搭乘電梯,繞路回家就需要多花十分鐘以上的時間!
只有步梯的一號線西塱站出入口
1月15日,記者走訪西塱地鐵站發現,從平時人流量較大的A、B口進站,需要經行兩段共55級樓梯臺階,從一樓進入二樓站廳入閘。55級臺階就連年輕人爬上去都比較費勁,更有老年乘客現場向記者反映,爬上這段樓梯需要10分鐘。周先生提到的“要兜很遠過馬路”有的電梯位于J出口,這里有一臺垂直電梯可供乘客從地下層直接上到街面,在附近A、B、D三個出入口均為樓梯的情況下,對于那些行動不便的老年人而言,他們就只能選擇從J口出站后再過馬路繞行到想去的目的地。
乘客可以通過繞行找到具備電梯的地鐵出入口尚還好,還有的地鐵站出入口均為步梯,其中較典型的如六號線的團一大廣場站、沙河頂站。據廣州地鐵官網的服務設施指引,上述兩個站點目前均只配備從站廳到站臺的直行電梯,這意味著乘客在站廳和地面之間的通行就只能靠“爬梯”。
團一大廣場站A、B口從地面到站廳的深度均較大,A口寬度約5米,B口寬度約3米,共有30余級臺階。記者實地走訪看到,盡管該站的出入口均為樓梯,但仍有有出行需求的老人上前“爬梯”。停留兩分鐘,記者就在B口一段樓梯上見到兩位“慢動作”的老人,其中位由親人攙扶著下臺階,還有一位拄拐杖的老人獨自扶欄桿下行。值得注意的是,在團一大廣場站B口安裝有供輪椅上行的特殊電梯,不過,對于大多數尚具備自主行動能力、暫時無需用到輪椅的老年群體而言,經步梯通行難、特殊電梯用不上成了他們的苦衷。
人在六號線團一大廣場站B出口小心翼翼地下臺階(鐘婧萍 攝)
可探討:公共交通適老化建設如何走上新臺階?
我國老齡人口規模龐大,而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經濟發達地區的老齡化程度尤甚。站在城市適老化建設的背景下,有專家指出,公共交通的建設行也應從老年人的視角出發,切實感受老年人的需求,為他們的日常出行需求提供便利。在屬珠三角重點城市的廣州,要為日益增長的老年群體出行提供便利,在地鐵出入口加裝手扶電梯具備哪些可探討的空間呢?
兩組數據或許能說明探討該問題的必要性。去年10月25日,廣州發布的2019年老年人口和老齡事業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廣州60歲及以上人口為175.51萬人,占戶籍人口的18.40%,在穗60歲及以上流動人口數量已達37.34萬人;2019年,廣州地鐵線網日均客運量906萬人次,承擔廣州超過50%的公交客流運送任務,到2020年底,廣州地鐵集團負責運營的本地地鐵線網總里程為531.1公里,目前正同步推進11條(段)、292公里地鐵新線建設。
記者在走訪中觀察到,目前廣州的地鐵出入口通行布局中,只有單向進站或出站手扶電梯的出入口大多空間狹窄,單純為步梯的出入口大多地形復雜,有的拐彎抹角,有的較為逼仄。不過,也有部分出入口或具備加裝手扶電梯的客觀條件。記者在西塱地鐵站走訪時,有市民提出建議,是否可在人流量較大的A、B口設置垂直電梯,方便乘客由一樓上二樓。
實際上,地鐵出入口加裝手扶電梯的設計,還往往需要基于很多方面進行考慮。有軌道交通從業人員向記者表示:“從地形方面看,增加一部手扶電梯,需要2米左右的寬度,但地鐵站周邊環境會限制出入口的寬度;從費用方面看,通道土建改造、加建電梯勢必提高造價成本;從通行率方面看,要考慮在面臨上下班高峰期的交通壓力時,運行速度慢的手扶電梯可能比不上步梯的通行效率;最后,還要考慮到車站的消防疏散能力要求,在發生火災的情況下,能在短時間內把站臺、站廳的乘客疏散完!
公眾期盼公共交通的適老化建設走上新臺階。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廣州已有地鐵站出入口成為加裝手扶電梯的成功案例。較典型的如一號線坑口地鐵站D口在2017年9月重新改造,在近40級的步梯一側加裝上行手扶電梯,大大提高乘客在該口的通行舒適度。